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唐·杜牧
人望息肩亭午过,天方悔祸素秋来。
寒蝉鸣处叶初落,旅雁归时霜正开。
樽酒未空欢未尽,砧声已急泪难裁。
凄凉却忆江南夜,月照前山独上楼。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展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人们在正午时分期盼着能够稍作休息,而上天似乎也在秋季到来时悔悟了之前的灾难,寒蝉在树叶初落的枝头鸣叫,迁徙的大雁归来时,霜冻已经悄然降临,酒杯中的酒还未饮尽,欢乐的情绪还未消散,但捣衣的砧声已经急促响起,让人难以抑制泪水,在这凄凉的时刻,我不禁回忆起江南的夜晚,独自登上楼台,月光照耀着前方的山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时节对过往灾难的反思,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首联“人望息肩亭午过,天方悔祸素秋来”表达了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上天似乎也在秋季给予人们一丝悔悟和希望的意象,颔联通过寒蝉、落叶、旅雁、霜冻等自然景象,渲染了秋日的凄凉氛围,颈联则通过酒未空而泪难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尾联则通过回忆江南的夜晚,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过往灾难的反思,也有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更有对未来希望的期许,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鲜明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个人仕途也遭遇挫折,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对人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慨,他通过描绘秋日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灾难的悔恨和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无奈,他也通过回忆江南的夜晚,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希望的期许,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牧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