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仙隐
唐·吕岩
六十日白可续饭,
三千年清何与人。
不向人间争宠辱,
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仙人,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常被描绘为一位飘逸脱俗、道骨仙风的道士,擅长炼丹和法术,深受后人敬仰,虽然关于吕洞宾的历史记载较为模糊,但他在道教文化和民间信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故事和传说广泛流传。
译文
六十天的白米足以延续生命之餐,
三千年的清净又如何能与世人分享?
不向人世间争夺宠辱与名利,
只将心中的事情托付给那自由的沙鸥。
释义
首句“六十日白可续饭”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道家追求简朴生活的理念,六十天的白米足以维持生计,暗示着对物质需求的淡泊,次句“三千年清何与人”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家的超脱与清高,三千年的清净修为,又如何能与世俗之人分享呢?这既是对自己修行境界的自信,也是对世俗纷扰的排斥,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将心事寄托于沙鸥,象征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吕洞宾作为道教仙人的超脱与淡泊,首联和颔联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道家对物质需求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不慕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将心事寄托于沙鸥,既是对自由的向往,也是对尘世的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仙人,其传说和故事在唐代已经广泛流传,这首诗可能是吕洞宾在修行过程中,对道家理念的深刻领悟和表达,通过这首诗,吕洞宾表达了自己对物质需求的淡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以及对尘世的超脱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的繁荣和道教人士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吕洞宾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背景已难以考证,以上分析仅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推测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