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坐客评清浊,我已昏然睡不知。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客中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客里逢春事已非,闲门寂寂掩斜晖。

纷纷坐客评清浊,我已昏然睡不知。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三十五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身在异乡恰逢春天,心中却已觉得诸事不顺,闲居的屋门静静地关闭着,遮挡住了夕阳的余晖,客人们纷纷坐在一起评议着世态的清浊,而我却在昏然之中浑然不知,早已沉沉睡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无奈,首句“客里逢春事已非”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且正值春天的背景,但“事已非”三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顺,次句“闲门寂寂掩斜晖”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寂与冷清,斜晖被掩,象征着希望被遮蔽,第三句“纷纷坐客评清浊”则展现了客人们评议世态的情景,而“我已昏然睡不知”则与前面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超脱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心境,首句和次句通过描绘环境和心境,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第三句和第四句则通过对比客人们的评议与诗人的昏睡,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超脱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又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与宁静的向往。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异乡漂泊、生活困顿之时所作,面对世态的炎凉与人生的无奈,诗人内心充满了苦闷与挣扎,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同时也展现了对超脱与宁静的向往,这种情感与心境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