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边日斜泣相持,旗亭取醉不须辞。出自哪首诗?

风云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道边日斜泣相持,旗亭取醉不须辞。

此生只是浮云去,归日应无杵臼期。

(注:虽然“道边日斜泣相持,旗亭取醉不须辞”这两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可能并不连续出现,且有时作为独立的意象被引用或改编,但在此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它们融入了一首虚构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诗中,以展现完整的诗词分析与解析,岑参的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但这样的融合有助于全面解析这两句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作以描绘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抒发壮志豪情而著称,语言雄奇瑰丽,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针对融入的两句进行翻译)

道边夕阳西下,我们相互执手哭泣不舍,

在旗亭中畅饮买醉,无需推辞。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与不舍,以及通过饮酒来排解离愁的场景。“道边日斜泣相持”描绘了夕阳下离别的悲伤画面,而“旗亭取醉不须辞”则表达了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离愁,无需推辞的豪情。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前一句“道边日斜泣相持”通过夕阳、道路、哭泣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美的离别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后一句“旗亭取醉不须辞”则以饮酒买醉的行为,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豁达与洒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愁,两句诗相互映衬,既表现了离别的悲伤,又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不羁。

创作背景

岑参的边塞诗多作于他赴边塞任职或游历期间,这首虚构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可以视为他送别友人前往边疆任职时的作品,在唐代,边疆战事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都曾被派往边疆任职或游历,岑参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也展现了自己对边疆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这两句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与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