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虽愿继无传学,力不能支已废身。出自哪首诗?

梦梦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学无力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心虽愿继无传学,力不能支已废身。

空有壮心随日尽,徒留遗恨与尘陈。

书窗冷月孤灯影,砚沼寒花几度春。

回首前尘如梦影,唯余清泪湿衣巾。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但仕途不顺,一生多舛,李锴的诗文风格独特,情感深沉,多抒发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的感慨,是清代文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

译文

心中虽然愿意继承却无学问可传,体力不支已经使身体衰败,空有壮志随着日子一天天消逝,只留下遗憾与尘埃一同沉沦,书窗前的冷月映照着孤灯的身影,砚池边的寒花经历了几个春天,回首过去如同梦幻一般,只剩下清泪沾湿了衣巾。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无法继承学问、体力衰败的无奈与遗憾,首句“心虽愿继无传学”表达了诗人内心想要继承学问的愿望,但现实中却没有可以传授的学问;次句“力不能支已废身”则揭示了诗人因体力不支而身体衰败的现状,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遗憾,以及面对过去时的无奈与哀伤。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愿望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传承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颔联则通过“空有壮心”与“徒留遗恨”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遗憾与无奈;颈联以“冷月孤灯”与“寒花几度”为意象,烘托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尾联则以“回首前尘如梦影”与“唯余清泪湿衣巾”作结,将诗人的哀伤与怀念推向高潮,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锴仕途不顺、身体衰败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与人生的艰辛,诗人深感自己无法继承学问、体力衰败的悲哀与遗憾,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与情感,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反映了清代文人在面对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时的无奈与挣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