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跋马不忍去,只恐飘堕随车尘。全诗是什么?

风云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别二首·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徘徊跋马不忍去,只恐飘堕随车尘。

门吏相呼出小轩,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作者及朝代

杜牧,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著名诗人、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俊爽清丽,后人尊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父亲杜从郁也官至驾部员外郎,杜牧早年仕途不顺,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等职,后历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寓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其为“杜樊川”,他的文学创作广泛涉及诗、赋、文、论等多个领域,尤其以诗歌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徘徊跋马不忍去,只恐飘堕随车尘”两句)

我骑着马在你身边徘徊,迟迟不愿离去,心中满是忧虑,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随着你的车尘飘堕远去,从此天各一方。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心爱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通过“徘徊跋马”的动作,表现出内心的挣扎与不舍;而“只恐飘堕随车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离、可能永别的深深恐惧。

赏析

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厚意,情感真挚而动人,诗人通过“徘徊”、“跋马”等动作,将内心的矛盾与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只恐飘堕随车尘”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对离别的恐惧与无奈推向了极致,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离别心爱之人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深情厚意来看,很可能是杜牧在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背景下写成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杜牧的仕途并不顺利,而情感生活也充满了波折,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离别、对失去心爱之人的深深忧虑与不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以及他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