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逢国艳带卯酒,坐觉天地无馀春。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牡丹

唐·罗隐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忽逢国艳带卯酒,坐觉天地无馀春。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如颦。

玉盘承露冷,金掌拂云温。

何似东都正二月,花枝灼灼满城闉。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忽逢国艳带卯酒,坐觉天地无馀春”出自此诗的中间部分,为便于解析,我列出了全诗,但以下分析将主要围绕这两句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批判,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常含讽刺意味,对晚唐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诗作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

忽然遇到国色天香的牡丹带着晨酒的香气,坐下来便觉得天地间仿佛没有了剩余的春天,红艳的花朵在烟雾中摇曳,仿佛要说话,素雅的花瓣在月光下映照,只像是微微皱眉。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偶遇牡丹时的惊艳之感,牡丹以其国色天香之美,让诗人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都凝聚在了这一朵花上,以至于坐下来后,感觉天地间再也没有其他春色可言,这种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牡丹的非凡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忽逢”二字,展现了诗人与牡丹相遇的偶然与惊喜,而“国艳带卯酒”则巧妙地将牡丹的艳丽与晨酒的香气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坐觉天地无馀春”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感受推向了极致,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牡丹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创作背景

罗隐创作这首诗的具体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牡丹的赞美并非偶然,唐代是中国牡丹栽培的鼎盛时期,牡丹以其艳丽的花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当时人们竞相观赏和赞美的对象,罗隐作为一位对自然美景有着敏锐感知的诗人,自然也不会错过对牡丹的赞美,结合罗隐一生的经历,这首诗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在仕途不顺、社会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赞美牡丹,表达了自己对纯洁、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