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尚觉身为累,剩蓄荆薪待雪霜。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杂居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自怜尚觉身为累,剩蓄荆薪待雪霜。

半盏残灯书欲睡,一窗明月影成双。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常寓深意于浅白之中,其书法和绘画也独具风格,尤其是他的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他一生坎坷,但性格豁达,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和个人情感。

译文

自感身世可悲,还觉得这身体是个累赘,于是多储备些柴火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雪霜天气,半盏残灯下,想要读书却已困意袭来,窗外明月高悬,映照出成双的影子。

释义

“自怜尚觉身为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自怜与无奈,觉得身体成了自己的累赘,可能暗指身体疾病或生活困顿。“剩蓄荆薪待雪霜”则展示了诗人的坚韧与准备,即便生活艰难,也要提前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夜晚读书的情景,半盏残灯、一窗明月,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清苦,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前两句直抒胸臆,自怜与坚韧并存,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复杂情感,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夜晚读书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坚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板桥晚年隐居山中之时,此时的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隐居山中的他,虽然生活清苦,但精神却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与宁静,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我命运与自然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以及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