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剩有凋年感,寄语城笳莫苦催。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宋·陆游

老境春来日愈迟,一生憔悴有谁知。

花前自笑心如铁,醉里惟愁鬓似丝。

纵有风光无限好,可怜身世半飘零。

老人剩有凋年感,寄语城笳莫苦催。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春天到来,老年人的日子却感觉过得越来越慢,我一生的憔悴与艰辛又有谁知道呢?在花前我自嘲心如铁石般坚硬,但在醉酒时却唯独为鬓发如丝而忧愁,即便眼前有无限美好的风光,可叹的是我的身世却如同飘零的落叶,老人心中只剩下对晚年时光的感慨,希望城中的笳声不要太过悲苦地催促着岁月的流逝。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晚年时的孤独、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写春天的到来并未给老人带来欢乐,反而因年老而感觉时间流逝得更加缓慢;颔联通过“心如铁”与“鬓似丝”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对衰老的无奈;颈联则进一步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尾联以“老人剩有凋年感”作为总结,并通过“寄语城笳莫苦催”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希望时光能慢些走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晚年时的内心世界,诗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尾联“老人剩有凋年感,寄语城笳莫苦催”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以城笳为象征,寄托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与无奈,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既含蓄又直接,既深沉又质朴,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晚年时的复杂心境。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时更是饱尝流离失所之苦,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面对春日的到来,心中却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晚年时光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在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更显得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