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僧归日本
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别附小诗
骑驴太华三峰雪,鼓棹钱塘八月涛。
暂向人间争得失,终归海上作蓬蒿。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世称钱考功、钱司勋,钱起诗名早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刘长卿齐名,并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有《钱考功集》。
译文
送僧归日本:
高僧在长安随缘而住,来去都如同梦境一般,他乘坐的船只驶向茫茫的沧海,远离尘世,法舟轻盈,在海上,水月相映,禅意深邃,连鱼龙都聆听梵音,只留下一盏孤灯的光影,在万里海疆中闪烁,照亮他的归途。
别附小诗:
我曾骑着驴子攀登太华山的三个雪峰,也曾摇着船桨在钱塘江八月的大潮中搏击,虽然暂时在人间争名夺利,但终究还是要回到海上,像蓬蒿一样随风飘荡。
释义
这两首诗是钱起送别一位即将返回日本的僧人时所作,第一首主要描述了僧人的归途和心境,以及他在海上的修行生活,第二首(别附小诗)则是钱起对僧人归途的想象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两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第一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归途和修行生活,展现了佛教的宁静和超脱,第二首诗则通过对比自己在人间的争名夺利和僧人的归隐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两首诗都体现了钱起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是钱起在送别一位即将返回日本的僧人时所作,当时,唐代与日本的交流频繁,许多日本僧人来中国学习佛法,这位僧人学成后即将返回日本,钱起便写下了这两首诗以表达送别之情和对佛教的敬仰,这两首诗也反映了钱起对人生和自由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