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不佳时看周易,酒痛饮后读离骚。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体不佳时看周易,酒痛饮后读离骚。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坐孤灯夜寂寥。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诗人、书法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译文

身体不好的时候,我喜欢阅读《周易》;痛饮美酒之后,则喜欢吟诵《离骚》,这其中的深意谁能真正理解呢?只能独自坐在孤灯下,面对漫漫长夜,感受那份寂寥与孤独。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不同心境下对经典文献的不同选择。《周易》作为古代哲学著作,其深邃的哲理或许能为病中的诗人提供心灵的慰藉;而《离骚》作为屈原的代表作,其激昂的情感和悲壮的情怀则与诗人酒后的心境相契合,这种心境和选择却难以被他人所理解,诗人只能独自面对孤独与寂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前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对经典文献的不同偏好,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化底蕴,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后两句则通过“谁能解”和“独坐孤灯夜寂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和打压,一生郁郁不得志,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身体欠佳、心情抑郁时所作,通过阅读《周易》和《离骚》,诗人试图在经典中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知音的渴望,在孤独与寂寥中,诗人以诗为伴,以酒为友,抒发着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