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杨万里
东溪水落滩声壮,南岭云酣雪意成。
曾到高山识深谷,只今低处看人情。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早年多次拜官,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等职,他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模仿前人到自成一家的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译文
东溪的水流因落潮而显得更为湍急,滩声轰鸣,气势壮阔;南岭之上,云雾缭绕,仿佛酣睡的巨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我曾登上高山,见识过深谷的幽静与深邃;我身处低处,却更能看清人间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态的深刻感悟,首句“东溪水落滩声壮”描绘了东溪因落潮而水势湍急、滩声轰鸣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阔与力量;次句“南岭云酣雪意成”则通过描绘南岭云雾缭绕、大雪将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通过对比高山与低处的不同视角,表达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巧妙地引出诗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慨,前两句描绘的自然景象既壮阔又神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与反思,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高山与低处的不同视角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态的深刻洞察与感悟,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仕途坎坷、多次遭贬的时期,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感悟,他通过对比高山与低处的不同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态的深刻洞察与感悟,这首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