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羁游厌路岐,凭鞍日日数归期。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家

唐·韦庄

半世羁游厌路岐,凭鞍日日数归期。

落帆江口月初上,望阙台边云正低。

吟得乡思心欲碎,寒灯夜雨一声鸡。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后入蜀依附王建,成为前蜀宰相,对前蜀的文化建设有重要贡献,他的诗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战乱流离中的生活感受,情感真挚,语言清丽,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半生漂泊在外厌倦了路途的曲折,每天骑着马都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归家的日期,当船帆落下,停泊在江口时,月亮刚刚升起;站在望阙台上,只见云彩低垂,吟诵着思乡的诗句,心中悲痛欲绝,在这寒冷的夜晚,孤灯下听着窗外细雨绵绵,偶尔传来的一声鸡鸣更添几分凄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归心似箭的心情,首句“半世羁游厌路岐”直接点出诗人多年的漂泊生涯和对旅途的厌倦;次句“凭鞍日日数归期”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每日都在期盼归家的急切心情,后两句通过描绘归途中的景象和夜晚的孤寂,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中“半世羁游”四字,概括了诗人多年的漂泊生涯,而“厌路岐”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接下来的“凭鞍日日数归期”,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既是对归途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庄漂泊异乡、思念家乡之时,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初期的纷乱,长期在外漂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这首诗正是他在归家途中,面对熟悉的景色和孤独的夜晚,心中涌起无限思乡之情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