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蹙鱼鳞衬夕阳,放翁系缆水云乡。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暮归

宋·陆游

云蹙鱼鳞衬夕阳,放翁系缆水云乡。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廊。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云彩像鱼鳞般紧密排列,映衬着即将落山的夕阳,放翁(陆游自称)在水云缭绕的乡间把船缆系好,回到家中饱餐一顿之后,到了黄昏时分,我穿着蓑衣,直接在洒满月光的走廊上躺下休息。

释义

首句“云蹙鱼鳞衬夕阳”描绘了傍晚时分云彩如鱼鳞般紧密排列,与夕阳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次句“放翁系缆水云乡”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即诗人陆游在水云缭绕的乡村将船停泊,后两句则转而描写诗人归家后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随遇而安、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傍晚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通过“云蹙鱼鳞”和“夕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次句“放翁系缆水云乡”则巧妙地将诗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突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后两句则通过“饱饭黄昏后”和“不脱蓑衣卧月廊”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归家后的闲适与自在,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晚年退居家乡山阴,在这段时期,陆游过上了相对闲适的生活,他常常在乡间漫步、泛舟,欣赏自然美景,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傍晚归家途中,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乡村生活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晚年时期的心境和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