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出平桥十里馀,湖山处处可成图。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湖山十景·南高峰

宋·陈允平

南出平桥十里馀,湖山处处可成图。

高峰日上檐楹见,绝顶云开塔影孤。

万井人烟环雉堞,千帆风势背菰蒲。

谁将好语形容尽,画里移舟入画图。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允平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南宋末年词人、诗人,他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历经宋末动荡,入元后曾出仕,但不久即归隐,陈允平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在词坛上享有较高声誉,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独特。

译文

从平桥向南走出十多里路,沿途的湖光山色处处都可以构成美丽的图画,当太阳升起时,南高峰的峰顶映照在屋檐和楹柱之间,清晰可见;而当山顶的云雾散去,孤独的塔影便显露无遗,城市中的千家万户环绕着城墙,而湖面上千帆竞发,顺着风向背离着菰蒲(一种水生植物)的方向驶去,谁能用美好的语言将这一切形容得尽善尽美呢?恐怕只有在画中泛舟,才能真正进入这如画的景致之中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高峰及其周边湖山的美丽景色,通过日出、云散、城市与湖面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将眼前的美景转化为诗意的表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南出平桥十里馀,湖山处处可成图”开篇,直接点出了南高峰及其周边景色的美丽与迷人,诗人通过“高峰日上檐楹见,绝顶云开塔影孤”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南高峰在日出和云散时的壮丽景象,使得山峰的雄伟与塔影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万井人烟环雉堞,千帆风势背菰蒲”两句,则将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人文景观,展现了城市与湖面的繁忙与宁静,诗人以“谁将好语形容尽,画里移舟入画图”作结,既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之情,又巧妙地将诗与画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陈允平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有关,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但陈允平在诗词创作中却往往能够超脱现实,将注意力集中在自然与人文的美好之上,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览南高峰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允平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