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欲题直恐无才称,不见何由信客夸?
(注:“欲题直恐无才称,不见何由信客夸?”这两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并不完整出现在原诗中,可能是后人根据贾岛推敲字句的故事或其诗风添加的想象之句,以体现贾岛对诗文创作的严谨态度及自谦之情,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作为结尾两句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区)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曾因冲撞京兆尹,被贬为长江县主簿,故世称贾长江、贾主簿,其作品风格清峭瘦硬,苦思力胜,被推为“郊寒岛瘦”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贾岛一生经历坎坷,早年贫寒,曾出家为僧,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他性格孤傲,不善逢迎,故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创作却独具特色,以苦吟诗风著称,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着月下寺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还要回来,只怕到时要写诗赞美这里,却苦于缺乏好诗好字来称扬它,如果不亲眼见到它的美景,又怎能相信别人对它的夸赞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才情的谦逊和对作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赏析
这首诗以“幽”字贯穿全篇,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尤为著名,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月夜访友的情景,富有画面感和音乐美,而结尾两句“欲题直恐无才称,不见何由信客夸?”则体现了诗人对诗文创作的严谨态度和自谦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珍视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探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李凝的幽居位于郊外,环境幽静,景色宜人,给贾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探访过程中,贾岛被这里的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他对自己才情的谦逊和对作品质量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