懽情减尽朱颜改,节物催人只自嗟。的释义

梦梦76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懽情减尽朱颜改,节物催人只自嗟。

(注:部分版本中“懽情”作“欢情”,但此处按照您提供的关键词“懽情减尽朱颜改”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颇得苏轼赏识,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雷州等地,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著称于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译文

带着轻微的寒意,我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朱红的青春容颜竟已早早消逝,只剩自己独自在这节日里感伤叹息。

释义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悠渺,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

赏析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笔轻灵,接一句“晓阴无赖似穷秋”,用一个“无赖”以入情,“无赖”二字,暗指词人此时的心情,晓阴无赖,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却说它“无赖”,这就使自然现象带上浓重的主观色彩。“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词中女主人公所处环境的清冷幽渺,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用奇特的比喻形容“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之间“若无眦睨”之关系,是颇有新意的,无怪乎明人沈际飞评价说:“奇语。”(《草堂诗余正集》)就连清人王闿运也说:“湘绮楼词选妙处全在此。”(《湘绮楼词选》)下片前三句写景,末一句抒情,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宛若幻梦;细雨如丝,迷迷蒙蒙,模模糊糊,无边无际,正如愁绪之纷繁,这两句用奇特的比喻形容“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之间“若无眦睨”之关系,是颇有新意的,无怪乎明人沈际飞评价说:“奇语。”(《草堂诗余正集》)就连清人王闿运也说:“湘绮楼词选妙处全在此。”(《湘绮楼词选》)

“懽情减尽朱颜改,节物催人只自嗟”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两句是说,因思念情郎,我容颜憔悴、愁苦,当此节日之际,是这般令人感慨叹息,词中的女主人公,原来是位情深意重的女子,她于春阴的怀楼里,凭高远望,睹物生情,不由得想起昔日与情郎的聚会,那种欢乐的情景,正如今日眼前所见的飞花梦丝一般,令人难以忘怀,可是,如今情郎远在天涯,音信难通,她独自一人,面对这节物风光,怎能不黯然神伤呢?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时秦观二十一岁,尚是太学学生,自古以来,在写女子的深情方面,宋词有着怛古未有的成就,在词史上,秦观是写男女之情的圣手,其“情辞兼胜”的艺术风格曾倾倒过无数的读者,这首《浣溪沙》词,就是秦观以柔婉曲折的笔触,对一位女子的怀人之情所作的生动描写,此词虽为即景抒情,但情由景生,景由情显,全词情景交融,意境幽渺,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