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滞锦城生白发,不如巢燕有归期。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附:化用句

留滞锦城生白发,不如巢燕有归期。(此句虽非直接出自韦应物上述全诗,但为后人化用其意境所得,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及岁月蹉跎之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注:以下译文主要针对《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因“留滞锦城生白发,不如巢燕有归期”为化用意境,未直接出现在原诗中,故结合全诗意境进行解读。)

在楚江之上,细雨蒙蒙之中,建业(今南京)的暮钟悠悠响起,船帆因雨水而显得沉重,缓缓驶来;鸟儿在昏暗的天空中飞行,似乎也因雨而迟缓,海门深远,难以望穿;岸边的树木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带着湿润的气息,我送你离去,心中的情感无限,泪水沾湿了衣襟,就像那绵绵不绝的细雨,而我滞留此地,岁月蹉跎,白发渐生,却不如那巢中的燕子,尚有明确的归期。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暮雨中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无限惆怅,化用句“留滞锦城生白发,不如巢燕有归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因仕途不顺或人生际遇而感到的无奈与哀愁,对比巢燕的定期归巢,反衬出自己在异乡漂泊、归期无望的悲凉心境。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离愁别绪的沉重与悠长,而化用句“留滞锦城生白发,不如巢燕有归期”则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对比,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品味离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韦应物任职期间,具体年份不详,当时,他的友人李胄即将离开,韦应物在暮雨蒙蒙中为其送行,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惆怅,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而“留滞锦城生白发,不如巢燕有归期”这一化用意境,则可能是基于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用以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怀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