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边送客
唐·王昌龄
明窗短壁拂蛛丝,常是江边送客时。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注:虽然“明窗短壁拂蛛丝,常是江边送客时”这一联在现存王昌龄的集子中未直接找到完全对应的整首诗,但根据古典诗词的创作习惯和意境,我构造了这样一首符合王昌龄风格的诗来进行解析,王昌龄以边塞诗和送别诗著称,此诗风格贴近其常见主题。)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尉,世称“王龙标”,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译文
明亮的窗户旁,短墙上拂去了蜘蛛网,这常常是我江边送别友人的时候,离别之后,我对你的思念如同天上的明月,穿越云层,跨越水面,一直照耀到远方的层城之上。
释义
首句“明窗短壁拂蛛丝”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凄清的送别场景,通过拂去蜘蛛网的细节,暗示了离别前的准备与不舍,次句“常是江边送客时”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频繁在江边送别友人的经历,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将相思之情比作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与期盼重逢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前两句通过“明窗短壁拂蛛丝”的具象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为送别场景铺垫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运用“人似月”的比喻,将抽象的相思之情具象化,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深刻,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王昌龄送别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王昌龄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送别场景和情感表达在他的诗歌中并不罕见,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在频繁的离别与重逢中,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与友情的珍贵,这些情感都化作了他笔下动人的诗篇,即使这首诗并非王昌龄原作,但它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仍然符合王昌龄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