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全诗原文如下: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风传高树珍禽语,露湿幽丛药草香。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风传高树珍禽语,露湿幽丛药草香”这两句在原诗中并不连续出现,且最后一句“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为全诗的最后两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重点解析包含关键词的两句及其所在的整体诗篇。)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作多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秀丽,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景物之美,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时节,黄莺鸟稀少,辛夷花凋谢,杏花也纷纷飘落,这才开始怜惜那窗前幽静的竹子,依旧不改清幽的姿色,等待我归来,高树上传来珍贵鸟儿的叫声,随风飘荡;露水打湿了隐蔽的花丛,药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想问那新来的寒沙之雁,你们来时是否经过了我的故乡杜陵?
释义
此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诗人回到故山草堂所见的景象,通过对比黄鸟稀少、花朵凋谢与幽竹不改清阴,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恒久不变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1、意境营造:诗中通过“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暮春时节的凄清氛围,而“不改清阴待我归”的幽竹则成为这种氛围中的一抹亮色,象征着不变的忠诚与等待。
2、情感表达:“风传高树珍禽语,露湿幽丛药草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生动与和谐,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3、语言风格: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钱起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钱起因仕途不顺或游历归来,重返故山草堂之时,面对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诗人触景生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故乡和过往生活的深深怀念,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