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焰长摇酒浪,宝刀佩稳压戎衣。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宴

唐·李贺

银烛焰长摇酒浪,宝刀佩稳压戎衣。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槊影横江闪霜电,马蹄踏碎乱琼瑰。

宾僚满坐皆豪英,投壶电笑临明楹。

金樽美酒千人倾,玉盘珍羞万人争。

高堂烛影明如昼,坐中起舞逸兴飞。

作者及朝代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出瑰丽的画面,充满神秘和浪漫色彩。

作者简介

李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只担任过一些微末官职,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李贺的诗风独特,善于运用奇特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瑰丽的艺术效果。

译文

银烛的火焰摇曳,映照着酒波荡漾;佩戴的宝刀沉稳有力,压住了身上的戎衣,鼓声响起三下,红旗随之展开,两条龙舟如同跃出水面的蛟龙,槊影在江面上横扫,如同霜电般闪耀;马蹄踏碎了江面上的琼瑰般的冰凌,宾客满座都是豪杰英才,投壶时笑声如电,临近明亮的屋柱,金樽中的美酒被千人倾倒,玉盘上的珍馐被万人争抢,高堂上的烛影明亮如白昼,宾客们起舞时兴致飞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加的一场盛大的夜宴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宴会的豪华、热闹和宾客们的豪情壮志。“银烛焰长摇酒浪,宝刀佩稳压戎衣”两句,既描绘了宴会的奢华氛围,又暗示了宾客们的英勇和豪迈。

赏析

这首诗以夜宴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和人们的豪情壮志,诗中“银烛焰长摇酒浪”一句,用银烛的火焰摇曳来映衬酒波的荡漾,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而“宝刀佩稳压戎衣”一句,则通过宝刀的沉稳和戎衣的威严,暗示了宾客们的英勇和豪迈,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和神秘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尽管他一生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一场盛大的夜宴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华和人们的豪情壮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