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
唐·韦应物
动舆骨相称山岩,自要闲游不避谗。
林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寒。
白云出岫无心远,明月松间有意闲。
莫道此中无胜境,人间何处觅桃源。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韦应物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驱车前行,我的骨相似乎与这山岩相称,我自愿闲游四方,不畏惧他人的谗言,林壑深处,啼鸟声细,溪流潺潺,似乎在低咽,落花飘零,带着寒意,白云从山岫中悠然飘出,无心远行;明月高悬于松间,有意营造出一片闲适之境,不要说这里没有美丽的景致,人世间哪里还能找到像桃花源这样的仙境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游山水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首联点明主题,诗人驱车游山,不畏谗言;颔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间的幽静景象;颈联以白云、明月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尾联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此处山水之美,胜过人间仙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间的幽静、闲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山水之景,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白云出岫无心远,明月松间有意闲”两句,尤为传神,既描绘了自然之景,又寓含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
假设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某个春日,因厌倦官场纷扰,决定辞官归隐,闲游山水时所作,在游历过程中,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心中涌起一股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