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旗亭烂醉官道卧,醒後无人数吾过。
(注:“旗亭烂醉官道卧,醒後无人数吾过”并非直接出自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我将其融入一个虚构的情境中进行创作解析,以展现这首诗的风格与高适的精神风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适(约704年-765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雄浑豪放,情感真挚深沉,他早年仕途不顺,后投身军旅,曾任淮南节度使、剑南节度使等职,晚年归隐于河南商丘。
译文
(结合原诗与虚构部分)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翅膀就像随风飘摇的羽毛,离开京师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在旗亭中我烂醉如泥,躺在官道上酣睡,醒来后无人指责我的过错。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己境遇的豁达态度,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苍茫景象,寓含了人生的艰难与孤独;中间两句则是对友人的鼓励与安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后两句及虚构部分则展现了诗人不拘小节、豪放不羁的性格,以及面对贫困与挫折时的淡然与超脱。
赏析
高适的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情感真挚而著称,诗人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虚构部分“旗亭烂醉官道卧,醒後无人数吾过”更是将诗人的豪放不羁、不拘小节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面对贫困与挫折时的淡然与超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高适的仕途不顺和军旅生涯有关,高适早年仕途坎坷,后投身军旅,历经战乱与流离,在与友人董大分别之际,他深感人生的无常与友情的珍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虚构部分“旗亭烂醉官道卧,醒後无人数吾过”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时的苦闷与无奈,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