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未发度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出自哪首诗?

小星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曲歌辞·辽东行

唐·王建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戍地送寒衣,征夫不曾征夫怨。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国家未发度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

汉家天子今无恙,不遣将军出塞门。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约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诗与张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擅长乐府诗,风格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译文

辽东之地万里辽阔,辽水曲折流淌,古老的边戍没有城墙也没有房屋,黄云笼罩大地,白雪堆积如山,战士们不惜花费黄金来购置衣物御寒,战斗结束后,各自收起弓箭,但回望西方,家乡却遥不可及,每年都要为戍边的战士送去寒衣,但征夫们却从未有过怨言,九月的天山风如刀割,城南的猎马也因寒冷而缩起了毛,将军们在赌场上一场接一场地获胜,甚至赌赢了单于的貂鼠袍,国家却迟迟没有派遣度辽师出征,战士们只能在人间落魄地徘徊,汉家的天子如今安然无恙,却不派遣将军出塞征战,戍边的战士望着远方的边邑,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脸上满是愁苦,在这高楼耸立的夜晚,他们的叹息声应该还未停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辽东边疆的艰苦环境和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无奈,诗中“国家未发度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战士们对国家未能及时发兵、自己只能在人间落魄徘徊的无奈和愤懑。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战士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辽东边疆的艰苦环境和战士们的内心世界,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战士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坚守边疆的艰辛,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将军们的奢华生活和战士们的贫困落魄,进一步突出了战士们的不满和无奈。

“国家未发度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表达了战士们对国家未能及时发兵的失望和愤懑,也暗示了当时唐朝边疆政策的软弱和无力,这种深刻的讽刺和批判,使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了一定的思想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唐朝的边疆形势十分严峻,边疆战争频繁发生,战士们长期在边疆坚守,饱受战争之苦,唐朝政府却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边疆防御和保障战士们的权益,这种社会现实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深刻的思考空间,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对唐朝边疆政策的批判,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强盛的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