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宿龙兴寺
唐·齐己
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
更筹半有会,炉烟满夕风。
鹤归松老尽,僧去塔空同。
五更风雨妨归梦,卧看残灯吐半缸。
作者及朝代
齐己(约863年—约937年),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僧,字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人,他一生经历了唐朝的衰亡和五代十国的纷扰,但始终保持着对佛教和诗歌的热爱,齐己的诗风清丽脱俗,多写山水田园和禅意生活,是唐代诗僧中的杰出代表。
作者简介
齐己早年家境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尤其喜爱诗歌,他曾在衡山寺出家为僧,后游历四方,广交文友,与许多著名文人如郑谷、贯休等都有深厚的交往,齐己的诗作在当时就广受赞誉,被誉为“诗囊应满岳阳楼”,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晚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在树林的雾气中,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微弱的灯光;在潺潺的水声中,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诵经声,五更时分,我似有所悟,看着香炉中的烟雾在晚风中飘散,老松树上的鹤已经归来,但曾经住在这里的僧人已经离去,只剩下空空的佛塔,五更时分,风雨交加,妨碍了我归家的梦,我只能躺在床上,看着残灯吐出的微弱光芒,如同半缸油灯般昏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龙兴寺住宿时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窗灯”和“磬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中间两句则通过“更筹”和“炉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感悟;后两句则通过“鹤归松老”和“僧去塔空”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五更风雨妨归梦”的无奈和“卧看残灯吐半缸”的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龙兴寺住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诗意,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幽静氛围、时间的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风雨交加的夜晚,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也通过“卧看残灯吐半缸”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平静和淡定的心态,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禅意和诗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齐己的游历生活有关,作为一位诗僧,齐己经常游历四方,广交文友,同时也深入体验了晚唐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在游历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风雨交加的夜晚无法归家等,这些经历都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这首诗中,齐己通过描绘自己在龙兴寺住宿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平静和淡定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仅体现了他的禅意精神,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坚韧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