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生水欲通南涧,雪霁云犹冒北山。全诗是什么?

小编66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唐·韦应物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村童扫花径,门巷掩斜晖。

鸣鸠拂其羽,安坐在芳蕤。

渚烟萦远树,潮生水欲通南涧,雪霁云犹冒北山。

此时心自适,尽日掩柴扉。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译文

清晨起来去田里清除杂草,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村里的孩童清扫着开满鲜花的小径,门巷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掩映,斑鸠拍打着翅膀,安然地栖息在芬芳的花丛中,水中的小洲上烟雾缭绕,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潮水上涨,仿佛要与南涧相连通,雪后初晴,云彩仍然笼罩着北山,此时我的心情无比舒适,整天都关着柴门,享受这份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的清晨、傍晚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闲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绘了诗人清晨劳作、傍晚归家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勤劳。“村童扫花径,门巷掩斜晖”通过描绘孩童清扫花径、门巷在夕阳下掩映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鸣鸠拂其羽,安坐在芳蕤”一句,以斑鸠的安闲自在反衬出诗人的内心宁静,而“渚烟萦远树,潮生水欲通南涧,雪霁云犹冒北山”则通过描绘水中小洲的烟雾缭绕、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潮水上涨以及雪后初晴云彩笼罩北山的景象,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与美丽,也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时心自适,尽日掩柴扉”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满足,他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整天都关着柴门,不愿被外界打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田园生活中所作,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闲适,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曾经历过多次贬谪和升迁,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正是他在田园生活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然、向往隐逸生活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