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一举九万程,下视海内徒营营。的解释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虽然您提到的关键词“大鹏一举九万程,下视海内徒营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的这首诗,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与其意境相近,且该诗是李白关于大鹏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故以此诗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风格豪放飘逸,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下来,大鹏飞落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年轻人啊!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表达了诗人李白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相信自己如同大鹏一般,总有一天能够乘风而起,直上青云,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也对那些嘲笑他、不理解他的人表示了不屑,认为他们目光短浅,不懂得“后生可畏”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以大鹏自喻,展现了李白非凡的自信和豪迈气概,首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鹏的雄伟姿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次句“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进一步强调了大鹏的力量和影响力,即使风停也能掀起巨浪,象征着诗人即使遭遇挫折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世人的嘲笑和孔子的教导,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的尊重和自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青年时期所作,当时他正值壮年,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常常遭到别人的嘲笑和误解,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既是李白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的抒发,也是对那些不理解他的人的一种反驳和回应。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