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情山水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楚水吴山万里长,寄怀遥在白云乡。
得意唐诗晋帖间,墨香染袖梦飞扬。
月下风前吟旧句,花间柳外觅新章。
何时归去青山外,共醉烟霞赏夕阳。
(注:虽然“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这一联并非直接出自龚自珍某首广为人知的诗作,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龚自珍的文风与题材,创作了这首融合其风格的假想之作,以便进行全方位的解析。)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振兴国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龚自珍的诗文深邃峻峭,富有想象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楚地的江水与吴地的山峦绵延万里,我的思绪寄托在那遥远的白云之乡。
在唐诗的韵味与晋人书帖的意趣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得意之处,墨香浸染衣袖,梦想随风飞扬。
在月光下、微风前吟诵着往日的诗句,在花丛间、柳林外寻觅着新的诗篇。
何时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与你一同沉醉于烟霞之中,共赏那西下的夕阳。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水的深切怀念,以及在文学艺术中的自得与追求,通过“楚水吴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而“得意唐诗晋帖间”则揭示了他在古典文学与书法艺术中的深厚造诣与情感寄托,全诗洋溢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气息。
赏析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首联以“楚水吴山”开篇,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无限遐想,颔联通过“唐诗晋帖”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同时也透露出他在这些领域中的自得与满足,颈联则通过“月下风前”、“花间柳外”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艺术创作的氛围,尾联则以“共醉烟霞赏夕阳”作为结句,既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虽然这是一首假想之作,但结合龚自珍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诗作可能源于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逃避,龚自珍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深感社会弊政重重,个人才华难以施展,因此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文学艺术作为精神寄托,此诗正是他这种情感与追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