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归来山舍万事空,卧听糟床酒鸣瓮。
(注:原诗中“归来山舍万事空,卧听糟床酒鸣瓮”并非连续两句,且“归来山舍万事空”一句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版本或有所改动,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组合并稍作调整,以呈现一个完整的意境。)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试,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因谄附权贵,贬为遂州长江县尉,后迁普州司仓参军,晚年往来长安南郊,栖止佛寺,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作在晚唐却很有影响,特别是他创造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千古美谈。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扰攘,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正敲着月下寺门,走过桥去那边分野色,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回到这山居,一切世俗的杂念都如幻影般消逝,只愿躺着聆听那酒糟床下酒滴入瓮的叮咚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以及诗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之情,通过“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等句,展现了居所的偏远与荒凉;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则描绘了一幅月夜静谧的画面,富有禅意,最后两句“归来山舍万事空,卧听糟床酒鸣瓮”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摒弃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前六句通过描绘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将归隐后的闲适与自在表现得淋漓尽致。“归来山舍万事空”一句,既是对归隐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世俗纷扰的彻底摒弃;“卧听糟床酒鸣瓮”则以一种极其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闲适与惬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探访友人李凝的居所时所作,李凝的居所位于偏远之地,环境幽静,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贾岛在探访过程中,被这里的幽静环境所吸引,心生向往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本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方式,贾岛也不例外,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