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石淙
唐·韦应物
萧萧寒雨洒衰林,淙淙清溪带秋阴。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山鸟自啼人自远,云闲水静一溪深。
八十年间几来往,痴顽不料至今存。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影响,擅长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韦应物的人生经历丰富,从贵族子弟到地方官员,再到晚年归隐山林,这些经历都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译文
萧萧的秋雨洒落在枯黄的树林中,淙淙的清溪带着秋日的阴郁流淌,溪边古老的道路上分出三条岔路,我独自站在夕阳下,看着过往的行人稀少,山中的鸟儿自在地啼叫,而人却越走越远,云彩悠闲,水面平静,一溪深邃,八十年间,我多次来往于此,没想到这痴顽的石头竟然还保存至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雨后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萧萧寒雨”、“淙淙清溪”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而“山鸟自啼人自远”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最后两句“八十年间几来往,痴顽不料至今存”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自然恒久不变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日雨后的山林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恒久不变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晚年归隐山林期间创作的,韦应物在仕途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晚年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了宁静淡泊的生活,在这首诗中,韦应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恒久不变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