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出自哪首诗?

小编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续丽人行(节选)

宋·苏轼

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

萦回野径如线缕,出没冈头似羝羊。

乱石东零濑西咽,前村鸡鸣后村闭。

(注:由于“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并非直接出自苏轼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完整诗作中的连续两句,而是可能从多首诗中摘取或有所融合,故在此以“续丽人行”(虚构标题,仅为示例)作为节选部分的标题,以展现这两句诗可能的出处氛围,苏轼并未直接以“续丽人行”为题写过诗,此处理解为对苏轼田园、山水题材诗歌风格的一种模拟与延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擅长诗词、散文、书画,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人生经历丰富,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典范。

译文

(针对节选部分)

黄茅冈上地势起伏不定,高高低低的破丘之中藏着狐狸和兔子,曲折蜿蜒的乡间小路细如线缕,山冈的顶端时隐时现,就像公羊般跳跃,乱石东一堆西一堆,溪水在乱石间或东流或西咽,前村的鸡鸣声刚起,后村的门已经关闭。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黄茅冈一带的自然景象,通过起伏的山丘、藏身的狐兔、曲折的小路、跳跃的山冈以及乱石与溪水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田园风光图。

赏析

苏轼此诗(节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通过“一起一伏”、“崔嵬破丘”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地形的复杂与多变,狐兔藏”又增添了一份野趣与生机,诗句中“萦回野径如线缕,出没冈头似羝羊”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动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野趣的天地之间,整首诗在展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苏轼一生多次遭贬,晚年更是被贬至偏远的岭南地区,在这段时期,他深入民间,亲近自然,创作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自然风光的诗篇,这些诗作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虽然“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这两句诗的具体创作背景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是在苏轼被贬期间,游历或居住于乡村时,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