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寒龟不食犹能寿,弊帚何施亦自珍,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寒龟不食犹能寿,弊帚何施亦自珍”这两句并非原《陋室铭》中的内容,为本次创作添加,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豪迈奔放,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刘禹锡在政治上敢于直言,多次遭贬谪,但其文学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气的水,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就像那不吃东西的寒龟依然长寿,破旧的扫帚虽然无用但也值得珍惜,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释义
这两句“寒龟不食犹能寿,弊帚何施亦自珍”寓意深远,前者比喻即使条件艰苦,如寒龟不食,也能保持长寿(或精神上的坚韧与长寿),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后者则以弊帚自喻,即使外在看似无用,但只要珍惜并发挥其价值,亦有其可贵之处,体现了作者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态度的乐观。
赏析
这两句诗巧妙地融入了《陋室铭》的主题之中,不仅丰富了原文的内涵,也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个人品德的自信,通过“寒龟”与“弊帚”的比喻,刘禹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安贫乐道的生活哲学,即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只要内心坚定,保持高尚的品德,就能拥有精神上的富足与长寿,这种思想在唐代文人中颇为流行,体现了士人阶层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创作背景
虽然“寒龟不食犹能寿,弊帚何施亦自珍”这两句并非《陋室铭》原文,但我们可以假设其创作背景与刘禹锡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以文会友,寄情山水,通过诗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两句诗的加入,可能是刘禹锡在创作或修改《陋室铭》时,为了更深刻地表达自己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个人价值的坚持而加入的,既是对原文的补充,也是对自己人生哲学的进一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