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一幅接䍦巾,竹树森疏夏令新。的解释

风云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夏日

唐·皎然

虚堂一幅接䍦巾,竹树森疏夏令新。

林下风来知夏浅,池边影落见莲深。

幽栖已得逍遥趣,羸病何妨自在身。

幸有故人同此兴,清樽相对共陶真。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颇丰,题材广泛,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空旷的厅堂里挂着一幅接䍦巾(古代的一种头巾),竹子和树木茂密稀疏,展现出夏令时节的新气象,林间的微风吹来,让人知道夏天才刚刚到来,池塘边树影倒映,可见莲花已经长得很深了,在这幽静的山居中,我已经得到了逍遥自在的乐趣,身体虽然瘦弱多病,但又有何妨呢?幸运的是有老朋友和我有同样的兴趣,我们对着清酒,一起享受这纯真自然的乐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夏日中的悠闲生活,首联“虚堂一幅接䍦巾,竹树森疏夏令新”点明了时间和环境,空旷的厅堂、茂密的竹树,都透露出夏令时节的新气象,颔联“林下风来知夏浅,池边影落见莲深”进一步描绘了夏日山居的自然景色,林间的微风和池塘边的树影,都让人感受到夏天的气息,颈联“幽栖已得逍遥趣,羸病何妨自在身”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和自在,即使身体瘦弱多病,也依然能够享受这份逍遥自在,尾联“幸有故人同此兴,清樽相对共陶真”则点出了诗人与老朋友的共同兴趣,一起享受这份纯真自然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居夏日中的悠闲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夏令时节的山居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满足,即使身体瘦弱多病,也依然能够享受这份逍遥自在,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优美,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皎然在山居夏日时所作,当时,他身处幽静的山林之中,远离尘嚣和世俗的纷扰,过着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也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乐趣,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清新自然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他那种超脱世俗、追求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