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发白帝城
唐·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宿江边阁
十月风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满江天。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注:由于“十月风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满江天”并非直接出自《早发白帝城》,而是可能出自杜甫的其他作品或后人整理时的合并,这里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置于假设的《宿江边阁》一诗中进行分析,这两句诗的确切出处可能有争议,但基于题目要求,我们进行如下解析。)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宿江边阁
十月的风霜侵袭着客居之人的枕席,五更时分,军营中的鼓角和号声回荡在满江的天际。
(后两句为假设续写,以符合题目要求)遥想那散关之上堆积着三尺厚的雪,梦中又回到了那旧时的织布机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客栈中度过的一个寒冷而喧嚣的夜晚,首句“十月风霜欺客枕”通过“风霜”和“欺”字,生动地表现了秋夜的寒冷和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无奈,次句“五更鼓角满江天”则通过“鼓角”和“满江天”的描绘,展现了军营中的喧嚣和战争的紧张氛围,与诗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江边客栈中的所见所感,首句通过“风霜”和“客枕”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次句则以“鼓角”和“满江天”的壮阔景象,与首句的孤寂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又有对过往的怀念和憧憬,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当时,杜甫因战乱而流离失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过往的怀念,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寒冷和军营的喧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