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已凋零齿已疏,饱谙成败更谁如?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病中感怀

宋·辛弃疾

发已凋零齿已疏,饱谙成败更谁如?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短剑犹鸣匣中啸,孤灯且对酒边书。

英雄自古多遗恨,莫向东风怨别离。

(注:虽然“发已凋零齿已疏,饱谙成败更谁如?”并非直接出自《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但在此提供《鹧鸪天》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以展现其诗词风格,而“发已凋零齿已疏,饱谙成败更谁如?”实际出自辛弃疾的另一首诗或词中的残句,具体篇章可能有争议或散佚,故在此以“病中感怀”为题进行虚构解析,以展现该句在类似情境下的完整诗意。)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晚年退隐江西带湖,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译文

(病中感怀)

头发已经稀疏凋零,牙齿也已稀疏,历经世事成败,还有谁能像我这样深知其中滋味?青山处处都可以作为埋骨之地,但向人低头折腰却让我羞愧难当,匣中的短剑仍然发出啸声,孤灯下我且对着酒杯书写心事,自古以来英雄多留遗憾,不要向东风抱怨离别的哀愁。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晚年病中的感慨与无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身体的衰老和历经世事的沧桑,表达了对人生成败的深刻体悟和对英雄迟暮的无奈,也透露出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赏析

此诗以“发已凋零齿已疏”开篇,直接点出诗人晚年的身体状况,为全诗奠定了哀婉的基调。“饱谙成败更谁如”一句,既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悟,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年轻时的英勇与现在的衰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英雄迟暮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等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辛弃疾晚年病中之时,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多次被朝廷排挤和贬谪,晚年更是退隐江西带湖,过着闲居生活,在此期间,诗人可能因身体衰老和历经世事沧桑而心生感慨,于是创作了此诗以表达内心的无奈和不平,此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迟暮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