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安西无梦到,却寻僧话破年光。全诗是什么?

小编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宿天竺寺

唐·皎然

万里安西无梦到,却寻僧话破年光。

松风清韵入弦索,云气幽深护讲堂。

蜡炬开花夜寂寂,桧花飘雪晓苍苍。

更闻清磬出东林,欲别心随日暮长。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交往密切,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万里之外的安西都未曾在我的梦中出现过,如今我却在这里与僧人交谈,消磨着时光,松林间清风拂过,发出悠扬的韵律,仿佛琴弦拨动,云雾缭绕,幽深地守护着讲堂,夜晚,蜡烛开花,四周一片寂静;清晨,桧树花飘落如雪,天色苍苍,又听到东林寺传来的清脆磬声,想要告别这里,心情却随着日暮而愈发悠长。

释义

首联“万里安西无梦到,却寻僧话破年光”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未曾想过万里之外的边塞生活,却在寺庙中与僧人交谈,度过了许多时光,颔联和颈联描绘了天竺寺的自然环境和僧侣生活的宁静与清幽,尾联则以磬声引出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留恋与不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竺寺的自然风光和僧侣生活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首联以“万里安西无梦到”与“却寻僧话破年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佛家生活的向往,颔联和颈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松风、云气、蜡烛、桧花等自然景物与僧侣生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尾联则以磬声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这里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寺庙中度过,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天竺寺住宿期间所作,在寺庙中,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与僧人们一起过着宁静、清幽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也激发了他对佛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自己在天竺寺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