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盛景
唐·韦庄
春浅风光先盎盎,时平节物共熙熙。
柳条如线牵愁绪,花片似衣惹泪滋。
盘盂盛果皆珍异,歌舞留宾尽乐嬉。
更喜贤侯高会日,正逢天子赐觞时。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初春时节,风光已经盎然生机,时局太平,节日里的景物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息,柳条细长如线,牵动着人的愁绪,花瓣飘落如同衣裳,惹得人泪水沾湿,盘中盛放的水果都是珍稀之物,歌舞声中留住宾客,大家都尽情欢乐嬉戏,更令人高兴的是,贤能的诸侯在此高会之日,正逢天子赐酒的喜庆时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美丽风光和节日的欢乐气氛,首联“春浅风光先盎盎,时平节物共熙熙”点明主题,表达了春天初来乍到,风光已经十分美好,同时社会安定,节日里的景物都显得特别欢乐,颔联通过柳条和花片的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泪水,颈联则描写了节日里丰盛的果物和欢乐的歌舞,尾联以天子赐酒的喜庆时刻作为结尾,进一步烘托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赏析
这首诗以初春和节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联的“盎盎”和“熙熙”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节日的欢乐,颔联的柳条和花片,既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颈联和尾联则通过丰盛的果物、欢乐的歌舞和天子赐酒的喜庆时刻,进一步烘托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诗人有机会参加一些节日庆典,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社会安定的珍视和感激,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能够生活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节日的欢乐,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体验,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可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