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墙东择栖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青铜三百买乌鸡,辟地墙东为择栖。
夜雨声声催梦醒,晨光点点映窗西。
疏篱残菊香犹在,矮屋疏篱鸟自啼。
莫道此间无胜景,心安便是好归期。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工诗文,善书画,尤精篆刻,李锴一生未入仕途,以教书育人为业,晚年隐居乡间,以诗酒自娱,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我用三百青铜钱买了一只乌鸡,特地在墙东开辟了一块地方供它栖息,夜晚的雨水声声作响,将我从梦中唤醒;清晨的阳光点点洒落,映照在窗户的西边,稀疏的篱笆旁,残败的菊花仍散发着余香;低矮的房屋和稀疏的篱笆间,鸟儿自在地啼鸣,不要说这里没有美丽的风景,只要心灵安宁,便是最好的归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购买乌鸡、为其择栖,以及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中“青铜三百买乌鸡”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辟地墙东为择栖”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命的尊重,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日常琐事入手,却寓含深意,诗人以乌鸡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中“夜雨声声催梦醒,晨光点点映窗西”两句,通过声音和光影的变化,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韵律,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美感,而“疏篱残菊香犹在,矮屋疏篱鸟自啼”则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锴晚年隐居乡间时期,在经历了仕途的失意和人生的坎坷后,诗人选择了一种更为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他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诗人的笔下,乌鸡、篱笆、残菊、鸟鸣等自然元素都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田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