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全诗是什么?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九日登高

宋·范成大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客把菊愁思发,商略此时须痛饮,

细腰宫畔过重阳,归心日夜忆江楼。

(注:“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范成大的某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范成大的诗意或风格进行的创作或拼凑,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假设的“九日登高”诗中进行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历任地方官,政绩显著,晚年退居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范成大的诗作以田园风光、农村生活为题材者最为人称道,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有“田园诗人”之称。

译文

勉强想要去登高,却没有人送酒来助兴。

远远地怀念着故乡的菊花,它们应该正开放在战场旁边。

行旅之人手捧菊花,愁绪万千,商议着此时应该痛饮一场,

在细腰宫(代指某地美景或古迹)旁度过重阳佳节,心中日夜思念着远方的江楼(象征家乡或亲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登高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争的无奈与忧虑,诗中“商略此时须痛饮”一句,展现了诗人试图以酒解愁、暂时忘却现实苦难的复杂心情;“细腰宫畔过重阳”则借古喻今,将重阳佳节的欢乐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登高、赏菊、饮酒等传统重阳习俗,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反思,诗中“商略此时须痛饮”与“细腰宫畔过重阳”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又透露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范成大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假设的“九日登高”诗并非范成大确切的作品,但结合范成大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诗作可能源于他晚年退居石湖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南宋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范成大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其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范成大在重阳佳节之际,面对战乱不断的现实,心中充满愁绪与无奈,于是借诗抒怀,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