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百年终归朝露速,一死正自秋毫轻。
作者简介: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自幼颖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宠信,曹植任性而行,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为太子,从此,曹植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在曹丕即位之后,曾屡遭贬爵和徙封,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曹植的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帝和明帝两朝都曾上表,请求任用,终未能如愿,他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遂把满腔热情倾注在诗歌创作上,因此他的诗歌成就最高,钟嵘《诗品》称他为“五言诗之宗匠”。
译文:
人生在世不满百岁,却总是常怀千年的忧愁。
白天短暂黑夜漫长,何不拿着烛火夜晚游乐?
应当及时行乐,怎么能等到来年呢?
愚蠢的人爱惜钱财,却只能被后人耻笑。
像仙人王子乔那样长生不老,难以期待。
人生百年终究像朝露那样短暂,一死也不过是像秋毫那样轻微。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诗人认为人生不满百岁,却常常忧虑未来,这是不必要的,白天短暂而黑夜漫长,应该珍惜时光,及时行乐,愚蠢的人只知道爱惜钱财,却不懂得享受人生,这种行为只会被后人耻笑,诗人还以仙人王子乔为例,说明长生不老难以期待,人生百年终究短暂,一死也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以“人生不满百”开篇,直接点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通过对比白天和黑夜的长短,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人生的短暂,在诗人看来,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而不是过于忧虑未来,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反叛性,因为当时的社会普遍强调道德和礼教,而诗人却主张追求个人的快乐和自由。
诗中的“百年终归朝露速,一死正自秋毫轻”两句,更是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推向了极致,诗人用朝露和秋毫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轻微,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这种比喻不仅生动贴切,而且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曹植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曹植在曹魏政权中曾一度受到重用,但后来因卷入政治斗争而失宠,他在政治上无法施展才华,转而将满腔热情倾注在诗歌创作上,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和对政治斗争的厌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曹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