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点绛唇·咏雨
宋·晃补之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头远,乱山平晚,点点滴滴雨不晴。
又一体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暗暗淡淡灯不明。
(注:由于“点点滴滴雨不晴,暗暗淡淡灯不明”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同一首诗,且“点点滴滴雨不晴”在晃补之的《点绛唇·咏雨》中作为结尾,而“暗暗淡淡灯不明”则更符合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境构造,为便于解析,此处将两者融合于“又一体”中,以展现一种意境上的连贯性,实际创作中这样的融合并不常见。)
作者简介
晃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晃补之为“苏门四学士”(另有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文学造诣深厚,与苏轼情谊深厚,其诗文俱佳,尤擅词赋,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细腻温婉之篇。
译文
(融合意境后的译文)
醉意中荡起轻舟,任由水流引领至花的深处,尘世缘分似乎总与我相误,让我无法在这花间长久驻足,眼前烟水茫茫,千里斜阳已近暮色,群山连绵不绝,花瓣如雨般纷乱飘落,点点雨滴持续不断,天色未曾放晴;而远处的灯火,也显得暗淡不明。
释义
此诗(融合意境后)描绘了诗人醉游花间,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尘世缘分的无奈与感慨,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与留恋,点点雨滴与暗暗灯光,共同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前两句以醉游花间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中间两句则通过“尘缘相误”与“烟水茫茫”等词句,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无奈与超脱;最后两句“点点滴滴雨不晴,暗暗淡淡灯不明”则以自然景象为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忧郁而朦胧的氛围,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挣扎。
创作背景
晃补之生活在北宋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晃补之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多次遭贬,这种仕途不顺的经历,无疑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诗(融合意境后)可能正是他在某个雨夜,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交织,诗人既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无奈与超脱,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留恋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