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奉和令公绿野堂中集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晚入南宫典笺奏,滥陪太史牛马走。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历才子数人留。
(注:原诗中“晚入南宫典笺奏,滥陪太史牛马走”并非连续出现,且整首诗以“绿野堂”为核心展开,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适当的情境构建与整合,以展现这两句诗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应用与意义,实际分析中,我们将基于这两句诗进行解读。)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整合后意境翻译,非直接字面翻译)
绿野堂中景色宜人,路人皆知这是令公(指某位高官,此处可理解为白居易所尊敬或赞颂的对象)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如同桃李满园,哪里还需要在堂前再种花来增添春色呢?我(白居易自称)傍晚时分才进入南宫处理文书奏章,有幸陪伴在太史(古代负责天文历法、史书编纂的官员)身边,如同牛马一般奔走效劳,在这样的场合中,我们无需再登上新亭远眺,因为这里已经聚集了大历年间(唐代一个时期)的几位杰出才子。
释义
晚入南宫典笺奏:指白居易傍晚时分进入皇宫南部的办公区域,负责处理文书和奏章。
滥陪太史牛马走: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只是有幸陪伴在太史身边,像牛马一样奔走服务,没有实际的贡献或地位。
赏析
这两句诗展现了白居易谦逊自持、勤勉尽责的形象,通过“晚入南宫典笺奏”,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工作的繁忙与敬业;而“滥陪太史牛马走”则体现了他的自谦与低调,不以高官厚禄自居,而是将自己比作牛马,甘愿为国家和朝廷效力,这种精神在唐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体现了他们忠君爱国、勤勉尽责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白居易某一首完整的诗作,但结合他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我们可以推测这样的诗句可能出现在他描写宫廷生活、表达个人情感或赞颂他人功绩的诗篇中,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变迁,对朝廷的忠诚与对文学的热爱始终如一,他的诗作中不乏对宫廷生活的描绘与反思,以及对同僚、朋友的赞美与怀念,这两句诗可以视为他宫廷生活经历与文学情感的某种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两句诗是整合后的意境翻译与构建,所以在具体的创作背景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想象与推测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