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
唐·韦庄
西望临邛一慨然,青松偃尽丹炉冷。
汉家天子今无在,秦地山河自古传。
鸡犬暮声归杳杳,蓬莱云气入苍烟。
欲求仙子长生术,不学刘安空炼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抒发了怀古伤今的情感,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
译文
向西遥望临邛心中感慨万千,那里青松已倒,炼丹炉也已冷却,汉朝的天子早已不在,但秦地的山河依旧流传至今,傍晚时分,鸡犬之声归隐于深远之处,蓬莱仙境的云气飘入苍茫的烟雾之中,我想要寻求仙子的长生之术,却不愿像刘安那样白白地炼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临邛(今四川邛崃)的古迹与传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与反思,首句“西望临邛一慨然”直接点出诗人对临邛的怀念与感慨;次句“青松偃尽丹炉冷”借青松倒塌、丹炉冷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仙术的虚无;后几句则通过对比汉家天子与秦地山河的存亡,以及鸡犬暮声与蓬莱云气的变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沧桑感,并在结尾处表达了诗人对长生术的理性态度。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游仙为题,实则借古讽今,抒发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通过对临邛古迹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历史、人生、生死的深刻思考,青松与丹炉的意象,既是对古代炼丹求仙文化的反映,也是对时间无情、仙术虚无的隐喻,而汉家天子与秦地山河的对比,则进一步凸显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与人生的短暂无常,结尾处,诗人以刘安炼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长生术的理性审视,既体现了对仙术的向往,又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妥协。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人生、历史、生死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古代仙术的向往与好奇,也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失望,这首诗也体现了韦庄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历史、文化、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