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频约天台去,几緉青鞋了此行。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天台

宋·刘过

野人频约天台去,几緉青鞋了此行。

石径踏霜寒影乱,松风谡谡雨声清。

到山已近斜阳尽,投宿应逢古驿亭。

欲问仙踪何处是,桃花流水杳无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南宋文学家,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友善,刘过一生未得显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寓居昆山而殁。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过以词名世,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相近,有“辛、刘”并称之说,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结交江湖豪杰,游历名山大川,其作品多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译文

山野之人频频相约去天台山,为此我已准备了好几双青鞋来完成这次旅行,踏着铺满霜的石径,寒影斑驳,松林间风声萧萧,如同细雨般清新,到达山脚时夕阳已尽,投宿之处应是那古老的驿亭,想要询问仙人的踪迹在哪里,只见桃花流水,悄无声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约游天台山的情景,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到达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人踪迹的探寻。“几緉青鞋了此行”体现了诗人对旅行的决心和准备,“石径踏霜寒影乱,松风谡谡雨声清”则生动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色,“欲问仙踪何处是,桃花流水杳无声”则透露出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寻。

赏析

这首诗以游天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心境,首联点明主题,诗人与友人相约游天台,为此已做好充分准备,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山间的景色和到达后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旅行的期待,尾联则以探寻仙人踪迹为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对未知的探寻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刘过一生未得显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寓居昆山而殁,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结交江湖豪杰,游历名山大川,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所作,通过描绘游天台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和追求,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游历和创作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