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忽记幽居日,下榻先开水际门。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水居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悠然忽记幽居日,下榻先开水际门。

树影参差临岸动,波光潋滟映窗繁。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喧。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世间尘。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其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疾苦。

译文

悠然间忽然回忆起在幽静居所的日子,下床后首先打开水边的门扉。

树影参差不齐地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摇曳;波光粼粼,映照在窗户上,显得格外繁盛。

闲暇时我喜欢坐在石头上静静地观赏流水,兴致来时则在花间聆听鸟儿的欢鸣。

这里的风光无限好,我又何必再去询问世间的尘嚣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幽静居所生活的怀念和享受,首联“悠然忽记幽居日,下榻先开水际门”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幽静生活的回忆和向往,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树影、波光、流水、鸟鸣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居所环境的优美和宁静,以及诗人在此环境中的闲适和愉悦,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超脱世俗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中“悠然”、“闲来”、“兴至”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自在;而“树影参差”、“波光潋滟”等描写,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生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转而向往宁静的隐居生活,诗人通过回忆和描绘自己在幽静居所的日子,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