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避地伤春六绝句·其六
宋·陈与义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惟有衰翁最知达,避胡犹记建炎年。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悲壮,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经北宋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三朝,是南北宋之交的代表性诗人,其诗歌创作在继承杜甫传统的基础上自成一家,被后人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译文
年年都在横塘路上送别客人,细雨绵绵中垂柳依依,系住了那画舫游船,只有我这衰老的老人最懂得通达世事,躲避战乱还记得建炎年间的流离失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年年送别的场景,以及细雨、垂杨、画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战乱岁月的深刻记忆,以及自己作为衰翁对世事通达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却不仅仅局限于离别之情,而是借送别之景抒发了诗人对过往战乱岁月的感慨,前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建炎年间战乱岁月的深刻记忆,以及自己作为衰翁对世事通达的感慨,这种感慨既包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包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接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陈与义作为一位历经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战乱的诗人,对这段历史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受,他在诗中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回忆战乱岁月,表达了自己对过往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流离失所和战乱之苦,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