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满川秋穫重赪肩,拾穗儿童拥道边”,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郑燮(即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并没有直接包含这两句完全相同的表述,但根据意境和用词,可以推测这是基于郑板桥描绘农村秋收景象的风格而创作的想象性诗句,用以体现其诗中常见的对农村生活和农民辛劳的关切与描绘,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郑板桥的风格和主题,创作一首符合您关键词的“伪托”古诗,并进行解析。
古诗原文
秋收图
清·郑燮
满川秋穫重赪肩,拾穗儿童拥道边。
稻穗金黄映日辉,农夫笑语庆丰年。
田间劳作声声急,村舍炊烟袅袅连。
画里风光无限好,此情此景最牵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早年贫困,后中进士,曾任潍县县令,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他擅长书画,尤精兰竹,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诗文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译文
秋天的田野上,稻谷丰收,农民们肩上背着沉甸甸的收获,脸色因劳作而泛红,道路两旁,孩子们忙着拾捡散落的稻穗,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闪耀,农夫们欢声笑语,庆祝着又一个丰收年,田间传来阵阵急促的劳作声,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连接着家家户户,这幅画中的风光无限美好,此情此景最让人心生牵挂。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秋收时节的农村景象,展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儿童勤劳的身影,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劳的同情。
赏析
诗中“满川秋穫重赪肩”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农民丰收的景象,肩上的重担象征着他们的辛勤付出;“拾穗儿童拥道边”则展现了儿童参与农事活动的场景,体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温馨,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画面感强,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伪托”之作,但基于郑板桥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可以想象他可能会在某个秋收时节,目睹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儿童参与农事的场景,心生感慨,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反映农村生活、表达人文关怀的佳作,郑板桥一生关注民生疾苦,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由于这首诗是基于您提供的关键词和郑板桥的风格“创作”的,因此并非真实存在的郑板桥作品,但在解析过程中,我尽量保持了与郑板桥创作风格和主题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