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柴门常懒出,不教拄杖损苍苔。全诗是什么?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咫尺柴门常懒出,不教拄杖损苍苔。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寂静的柴门紧掩着,苍茫的天空下夕阳余晖洒落,鹤的巢穴筑在松树间,人的踪迹很少来到这简陋的门前,绿竹的枝条上挂着新粉,红莲的花瓣落下了旧衣,近在咫尺的柴门却懒得出去,免得拄杖踏坏了青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前两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中间四句写周围景色,充满了幽居的情趣,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懒”和“不教”,进一步突出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山居为题材,描写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诗人通过描绘周围景色,展现了幽居的情趣,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两句,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和宁静;“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生活的清幽和少有人打扰;“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富有生机和美感;“咫尺柴门常懒出,不教拄杖损苍苔”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不愿因自己的行动而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无常,他早已看透,于是半官半隐地居住在辋川别业,优游自适,创作了许多山水田园诗,《山居即事》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逃避,在王维的笔下,隐居生活被描绘得宁静而美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