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软尘金络马,何如柔橹月侵船?出自哪首诗?

风云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赤山(其一)

宋·张耒

试问软尘金络马,何如柔橹月侵船?

清风满袖归途好,落日孤城望眼穿。

野旷人稀行路苦,山深云密树阴连。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听暮蝉。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张耒自幼聪颖好学,十三岁能为文,受苏轼赞赏,列为门生,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及第,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宋哲宗绍圣初年,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因事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又徙房州,最终卒于黄州,张耒的诗学白居易、张籍,风格平易近人,语言晓畅自然,以乐府诗创作闻名于世,其散文则继承欧阳修、三苏的传统,长于议论,文辞简练,笔力劲健。

译文

试问那奔驰在尘土飞扬中的金络马,又怎能比得上月光轻拂、柔橹轻摇的船只呢?清风满袖,归途显得格外美好,落日余晖中,孤城遥望,目光穿透远方,旷野辽阔,人烟稀少,行路艰辛;山深林密,云雾缭绕,树荫相连,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聆听傍晚时分蝉的鸣叫。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金络马”与“柔橹船”两种截然不同的出行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金络马象征着权贵与喧嚣,而柔橹船则代表着宁静与自由,诗人以清风满袖、落日孤城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归途画面,同时借野旷人稀、山深云密的自然景象,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淡然。

赏析

本诗以设问开篇,直接点出主题,即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金络马的喧嚣与柔橹船的宁静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后者深深的向往,诗中“清风满袖归途好,落日孤城望眼穿”两句,不仅描绘了归途的美好,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思念,而“野旷人稀行路苦,山深云密树阴连”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幽静与行路的艰辛,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诗人以“独倚危栏听暮蝉”作结,既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也增添了诗歌的韵味与深度。

创作背景

张耒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此诗可能作于他被贬期间,面对仕途的失意与人生的无常,诗人内心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世事的淡然,通过对比金络马与柔橹船,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