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横吹曲辞·后出塞五首(其二)
唐·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兵马日凋丧,关河路迢遥。
孤魂与战骨,万里随征桡。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函关败将走,死马血盈城。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没身空文场。
今我游奇绝,登临赋诗篇。
马非汗血马,剑非莫邪剑。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虽然郑侯志意远,虎视直欲吞北荒。
至今忆陇西,更欲往萧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和社会面貌,尤其在安史之乱后,他的诗作更多地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虽然郑侯的志向远大,他的目光如虎,直欲吞并北方的荒漠之地。
释义
这句诗描绘了郑侯(可能指某位将领或英雄人物)的雄心壮志,他的目光锐利如虎,渴望征服北方的广袤土地,展现了其不凡的抱负和勇气。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郑侯的雄心壮志,通过“志意远”和“虎视直欲吞北荒”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郑侯的非凡气概,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仰,这句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英雄主义和开拓精神的崇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游历边疆或关注边疆战事时期,唐代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将领和士兵为了国家的安宁和领土的完整,英勇奋战,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仰,这句诗也可能反映了杜甫对于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宁的渴望,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忧虑更加深重,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句诗在原文中并非独立成篇,而是作为整首诗的一部分出现,但通过对这句诗的赏析和解读,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杜甫对于英雄主义和开拓精神的赞美和敬仰,这句诗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对于英雄人物的看法和态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